概念
前置知识¶
代理¶
指将流量转发到目标的中间服务器。 在传统意义上, user -> proxy -> target.
graph LR
User --> Proxy
Proxy --> Target
但在 rem 中, 这种简单模式的代理是有一个别的名字 bind。 proxy 指的是 user -> client -> server -> target. 流量从 client 发起, 经过 server, 最后到 target。
graph LR
User --> Client
Client --> Server
Server --> Target
让位于 client 网段的使用者, 可以访问到 server 网段的服务。
反向代理¶
反向代理表示流量 user -> server -> client -> target.
graph LR
User --> Server
Server --> Client
Client --> Target
用来让位于 server 网段的服务, 可以访问到 client 网段的服务。
端口转发¶
端口转发有两种方向, 远程端口转发与本地端口转发(来自 ssh 的命名)
端口转发本质上是静态目标的代理, 远程端口转发表示
ARQ¶
ARQ (Automatic Repeat reQuest) 是一种错误控制机制,用于确保数据在不可靠的传输媒介上可靠传输。当接收方检测到数据包错误时,会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包。
在 rem 中, 对于不可靠链接, 会使用基于 kcp 修改的 ARQ 协议使其变得相对可靠。
URL 协议¶
rem 中的一切配置都基于 URL 协议。在早期版本, rem 需要通过接近 20 个参数分别描述传输层,会话层, 表示层, 应用层配置的各种细节。 现在将这些配置使用 URL 协议表示。
在 v0.1.0 之后所有的配置项都使用 url 协议表示。
例如 console 的配置示例:
tcp://nonenonenonenone:@127.0.0.1:34996?wrapper=lsJyUl5w5TTyTEH2wrMYkwfaNgNop3ry3pyRSKIpCriE8%2F%2FpkMfIgULLEAxv2LEoivHy2r61PIlZVYyirPVeG3bmND1hReHMFQGXwgL6Ui3JSgTKNZ3g%2BBc55AcCtf%2FRmtHZsvfyF5h0%2BEzYLqDeAvzqLmFhL1Ed0qKjpurSwC97oD3G8auhAxFp7AHqs29W19liQ25olc444pH8xZxEyS%2BMAzk%2FdqU5BcYgWHir5A5jL63DtBVmfGE0wRHvZuv7
基本概念¶
在 rem 中, 基于传输层之上重新抽象了整个网络交互的流程。
- 传输层, 对应 core/tunnel, 分为 listener 和 dialer, 可以实现自定义的任意传输层信道, 只需要实现对应的 golang 的接口即可。目前实现了,tcp, udp, icmp, websocket.
- 会话层, 实现了链接复用(mux),会话管理.
- 加密混淆层(对应表示层),对应 core/wrapper,对应的接口是 ReadWriteCloser, 只需要实现对应的 Read 和 Writer 接口, 即可实现对传输层流程的加密,混淆, 伪装。甚至可以实现上下行流量分别配置不同的 wrapper. 目前实现了 aes, xor, padding.
- 中转/代理层(对应表示层) (可选), 可以通过第三方代理/服务中转流量, 例如通过 ssh, socks5, neoreg, suo5 等任意具有流量功能的实现数据转发, 目前实现了 http/https, socks5/4, ssh, shadowsocks
- 应用层, 基于上面三层实现的信道, 可以被封装为不同的应用, 目前实现了 socks5, port forward, http 代理, shadowsocks, trojan
基于这样的抽象层级, 我们可以任意拓展 rem 的能力边界。 我们可以快速添加一个传输层协议, 或是加密混淆算法, 或是代理中转工具, 又或是最终面向用户的协议。
这是前所未有的潜力, 理论上不存在任何在流量上被检测的可能性。
tunnel¶
tunnel 是 rem 中的一种概念, 表示一个虚拟的传输层。
可以是原本就可靠的 tcp,也可以是被 udp over kcp 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传输层。
也可以是 websocket+云函数/CDN, 或者 http+OSS 这样的被 rem 模拟出来的传输层。
rem 基于 tunnel 构建传输层, 并在这个传输层上构建上层应用。
rem 架构:
graph TD
subgraph Application[应用层 Application]
A1[inbound:<br/>socks5, http, trojan...]
A2[outbound:<br/>proxyclient]
end
subgraph Presentation[表示层 Presentation]
P1[wrapper:<br/>xor, aes, padding...]
P2[compress]
end
subgraph Session[会话层 Session]
S1[bridge]
S2[mux]
end
subgraph Transport[传输层 Transport]
T1[tunnel:<br/> http, tcp, udp, icmp, websocket, wireguard...]
T2[proxyclient:<br/> ssh, socks5, neoreg, suo5...]
end
Application --- Presentation
Presentation --- Session
Session --- Transport
classDef layer fill:#f9f9f9,stroke:#333,stroke-width:2px;
class Application,Presentation,Session,Transport layer;
wrapper¶
wrapper 用来对数据编码解码,加密解密, 混淆解混淆。 位于 OSI 模型中的表示层。
wrapper 在 tunnel 层面作用,例如当我们使用 xor, 将会直接作用于传输层,整个数据流都会使用 xor。
inbound/outbound¶
inbound 和 outbound 表示 rem 中的数据流向。位于 OSI 模型中的应用层
inbound 表示用户交互端, outbound 表示对外请求端。
inbound 和 outbound 都可以分别配置不同的协议。 例如实现一个反向代理, 对用户暴露 socks5。就可以配置 inbound 为 socks5, outbound 为 raw。 关于 socks5 的协议的认证, 协议解析会在 inbound 中实现, outbound 只处理对外请求, 并转发数据。
神奇的地方在于也可以用另一种反向代理, inbound 配置 raw, outbound 配置 socks5。 这样所有的数据先传递到 outbound 端, 例如 socks5 版本交换,auth。
从这里能发现,协议交互部分在 inbound 实现会更加高效,可以少传递非常多的小数据包。
在 proxy 模式中, inbound 位于 client, outbound 位于 server。
graph LR
subgraph Client
Inbound
end
subgraph Server
Outbound
end
Inbound --> Outbound
在 reverse 模式中, inbound 位于 server, outbound 位于 client。
graph LR
subgraph Server
Inbound
end
subgraph Client
Outbound
end
Inbound --> Outbound